2009-11-03

月记9、10——进入视界

 

因为十一去川西耍了一圈,回来洋洋洒洒写了篇游记,本着“大片戏档期不可冲突”原则(尽管拍砖吧),月记9的工作就拖到了这个月,索性和10放到一块也好,因为对一所学校的了解、对一段新的生活的了解,两个月刚刚够。

和预想的一样:来了之后才发现有太多的东西超出了预想。

若排一下序,学习方式这一块的改变还是最大的。我曾自认为是个善于自学的人,可上了研之后才发现我那所谓的自学能力简直不值一哂。以前大概有一半的课业内容是要靠自学完成,现在这一比例至少要达到八成。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讲的快、而且容量也很大,有些课每两个学时就完成一章,而且往往这些内容需要在课下花一天以上的时间去消化,这样几门课算下来,课余时间几乎就没有了;在这几乎没有的课余时间里,你还得完成导师交代下来的任务——目前我的任务就是整理一下文献:总量40篇,月底交差;除此以外,还有另外一些五花八门的创新培养计划的任务(还好我没有报太多,不然CPU非烧了不可);接着还有学术社团的活动,尽管忙,但大家都忙,总不能每次都缺席;最后还有学术活动的额定任务。

这么多事,如何在不过分地干扰睡眠的情况下,逐个完成呢?

要靠效率——在研究生阶段,我觉得,这就意味着良好的自学能力。

很不幸,在这里,我的自学能力简直可以当反面教材。

我曾经花费一个下午去推导一个命题,最后到了吃饭的时候,草纸上涂得一团乱麻,却仅仅才弄明白了引理;也曾经用几个钟头去解某道题,最后发现思路完全是错的……

效率的低下导致许多计划中的自学任务不可能能完成。

相反,一些同学天天打球玩Dota(呃……成电的传统电竞项目,水平那可不是盖的),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定我苦苦思索n久的问题——这就叫差距。

当然,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,可当这种反差过于强烈时,谁能做到平常心?

clip_image002

成电不乏上面这种天赋异禀之人,更不缺勤奋刻苦、甚至“玩命”学习之人,成电学风之佳虽早有耳闻,可当亲眼目睹之后还是令人不禁感叹,有图为证(这是教B栋二楼的某间教室):

嗯,好吧,上面这是个例。但成电的整体学风的确很好,走在路上就常听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业上的问题,而非明星八卦。

其次,成电的各种高端讲座颇多,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场。对于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学生来说(- -III我在本科听过最“高端”的讲座貌似是陈文灯过来宣传他的考研辅导班……汗一个),一开始无比激动,生怕错过任何一场讲座,是个有点名气的什么人来了我都去蹭场,有时候一场听完了赶紧奔赴下一个会场……后来发现这不是个事儿啊,讲座的密度也太大了,每场都去听我就不用干别的事了……后来学“乖”了——不是牛人的讲座基本不听。

有时候想想,这真是资源浪费啊。

说到资源,成电的学术资源集中体现在图书馆。通过这两个月长期在图书馆蛰伏的经历,我对这里有了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认识。成电图书馆是一栋毫无美感的呆板建筑,看到它,我会不自觉地想起星球大战里的元老院。

可当你进来之后,第一感觉却无比之好——六边形的区域布局、随处可见的沙发、通光性极佳的“雷达罩”天蓬、格调优雅的休闲区、一应俱全的国内外期刊、墙壁上的电源插座和网线接口……种种配置使这里成为了最适合在上课、睡觉、吃饭之外的徘徊场所——要是能住进来就好了。

这些都还是这栋建筑的表象,图书馆还有一个大型的电子资源库,囊括了几十类世界流行的数据库、文献检索库,这又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。我现在整理的每一篇IEEE文献,全部来自这个数据库。

另一个资源就是图书馆会定期举行学术讲座,覆盖成电的所有学科,这个对开阔眼界大有裨益。

如果要问我这两个月中哪些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,而且全是正面的,答案只有图书馆。

学习这一块说了不少,下面谈谈轻松点的话题。

刚开学的时候,校园内的各种社团鳞次栉比,让人看得眼花缭乱,什么样的社团都有,除了在其他高校也能见到的“常规社团”外,这里各种无厘头社团也不少,最雷人的有个“科大烫染协会”- -III。由于大多数社团要收会费,我就没有一时兴起不加思考地进入,最终我选了两个社团:华为的一个校内俱乐部、另外就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户外运动协会。

华为的那个俱乐部由于是免费的,我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加入的;而户协(户外协会的简称)则是完全找到组织的感觉~

这里就不多废话了,总之以后每学期就可以有计划、有组织地玩徒步穿越了,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多了一丝向往^ ^另外户协的骑行牛人也不少,从成都骑行北京、拉萨的大有人在,不得不承认,就算是业余级的,他们也玩出了专业水准。

关于运动,我将四年来养成的习惯很好地传承了下来,而且这边的运动设施更加完善,每日锻炼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。我发现成都这里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户外运动,每天晚上操场里锻炼的人巨多(同样的情景我在川大也见识过),加上一些武术协会之类的组织,成电的运动风气非常好。篮球场、乒乓球场等场地多到泛滥,打球根本无需占场(我的猜测是校长认为这个校区空地太多,没建楼房之前先建点运动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);游泳池就有三个,对学生的票价才5块,还不限时间;不久之后主体育馆、体育场和室内游泳馆修好后,校内能玩的地方就更多了。

有时同学开玩笑说周末去哪逍遥时,你可以回答“清水河两日游”,这句话的本意是成电清水河校区的周边都是未开化地区,实在无趣,只好在学校呆着;可话又说回来,这个校区真的是个很棒的地方,而且由于新建不久,很多地方都保持着原始的模样,还有大片的银杏林、加上一条贯穿校园的小河——这个校园的确有资格成为本地区的一景。

返回头说说住处——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叫做“研究生公寓”,本来我对住处不报任何期望,想想我本科时13个人住一间屋子(最后一年是16人一间……)的经历就可以理解了。我想无论如何,这儿的条件也要比我之前呆的地方好(就算不好也没关系,就是一窝嘛,反正我一天在宿舍呆的时间很有限)。可事实证明,这儿的条件比原来的要好的多——两人间、带阳台、独立卫浴、每层还另配有洗衣房、淋浴间、开水房……这种起居条件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“奢侈”,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了。

两个月下来,我却又有点怀念原先的集体生活了——现在早上虽然也能按时起来,可再也没有原来那种紧迫感,因为我再也不用和别人争抢水龙头了;晚上也不再有卧谈会,因为研究生楼不再熄灯。

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爱清静的家伙,可事实证明,有时并非如此。

杂七杂八扯了这么多,似乎一直在说成电的好话,其实仅仅通过两个月的观察,这所学校的许多弊病已经一一展现。不过说实话,这些东西在中国的哪所大学不存在?相比之下,成电的新任校长的所为已经不错,尽管有不少所谓“过来人”告诫我:不要只看到成电的表象,你真正生活过几年就会发现这所学校根本不把学生当人看。

或许吧。不过在这过去的两个月中,我觉得除了学习上的瓶颈,一切都滋润——而前者完全是我自己的问题。我倒是想反问“过来人”一句:你在军校呆过吗?

有人说过,一所学校的优劣要看它自己的学生的评价,就我的观察,成电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的评价往往分为两个方面:

1)科研、教学很强,理工科方面在西南地区和川大不相上下,甚至要强于川大,号称“小清华”(尤其在电子学科领域),对于这一点,成电的每一个学生都自信满满,不存在异议。

2)管理水平低下、缺乏人文关怀。这一点可以从新校区歪七扭八的布局和千篇一律的校内建筑、墙体颜色,到曾经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“大学动物园”(不过现在已经迁走了,据说“鼎盛时期”曾圈养了n头鸵鸟- -III)中得到突出体现;另外学生日常生活极不方便;校园超市垄断经营;食堂饭菜食之无味,学校周边环境有待改善云云。

我的结论是:由第一点可以看出成电的学术底子很牢固,这决定了它的未来发展道路是光明的;由第二点可以看出学校明显表现出了一所理工科大学的特点(你管它叫缺陷也成),当然成电也有文科专业,但说实话可以忽略。这所学校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硬邦邦的,很多地方让生活其中的学生感觉不那么舒坦,倒是和军校有几分相似,很多学生不能适应也完全在情理之中,可要想改变这个现实却又不那么容易,理工科头脑的领导者对那些不会直接影响到科研、学术前景的方面通常会无视之,所以成电未来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。

可说实话,我实在是没觉得食堂的饭菜难吃,而且还有免费的无线网环境,真想问一下那些天天抱怨的同学,你还有何所求?

至此,我发现我对这个学校的初始印象几乎可以打满分了;反过来,倒是要对自己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这的确是我一直向往的大学校园,可,我配在这里呆吗?

我的能力和学识?

我的品性和素养?

我的潜力和理想?

我的心态和行动?

这些,是这两个月来真正使我惴惴不安的源头。

时刻自省是个好习惯,可屡屡自省而找不到原因、或者知道了原因却找不到解决之道也是件让人苦恼的事情。

导师曾发来八字谒语:当勤精进,不昧因果。

我想,这,或许是解决之道。

谁知道呢?还好我还有时间去寻觅答案;若有所领悟的话,我或许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些;若运气再好点,我或许能这么一直走下去。或许。

PS:最后,必须提及一件事: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,一位真正配得上“伟大”这个字眼的中国人离开了这个世界,他就是钱学森先生。

我想,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下,我们整日夸夸其谈,为一些过眼云烟的东西造势,却任凭珍珠蒙上灰尘。在校园中,哪里还见得到有着像钱先生那一代人的气节的中青年学者?每一位这样的先驱者的离开,都是在对这个摇摇欲坠的世界、对居安却不思危的我们敲响的一次警钟。

钱先生已经走了,但我们能再让那些组成我们民族脊梁的东西流走吗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